第31章 贡盐-《大明:开局气哭朱元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她深知自己无法为朱标和朱允炆提供任何助力,因此一直谨小慎微,内心不安,因为她毫无话语权。此刻第一次有人如此肯定地告诉她此事,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。

    看到吕氏的反应,黄子澄暗自叹了一口气。作为未来的皇后,与马皇后相比,她实在相差甚远,连最基本的能力都没有。

    虽有野心,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手腕,只能算有点小聪明,懂得包装自己,把自己塑造为一个无害的女人。

    然而,太子妃、未来的皇后,不需要人畜无害。遇到大事,吕氏往往拿不定主意,这一点跟她儿子如出一辙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吕氏如今是太子妃,朱允炆已被钦定为皇太孙,黄子澄绝不会与这样的女子打交道。没错,朱允炆将来成为太子那是板上钉钉的事,这一点不仅黄子澄,朝中很多人都看出来了。

    毕竟,她是皇上钦定的太子妃,从那时起,朱允炆就不再是庶子,而是货真价实的嫡子。但朱雄英还在,没人觉得朱允炆能后来居上。

    偏偏朱雄英去世,这时朱允炆成了名副其实的嫡长子。哪怕淮西将领再不满,也无法否认这一点。皇上多年未有动静,就是默认了这一切。

    吕氏完全是杞人忧天。有皇上和太子在,没人能动得了朱允炆。当然,他不会明说。正因为吕氏这样的性格,他才有利可图。

    他是东宫伴读,相比其他臣子,更容易接触朱允炆,不知不觉间,朱允炆已接纳了他的不少政治观点,比如藩王势力过大,淮西武勋们目无王法等。

    然而,东宫伴读并非他一人,朱允炆对他们并无偏爱,一视同仁。但黄子澄想要的并非如此,他要的是从龙之功,要的是帝师的地位。

    他已步入不惑之年,却只是一名普通的翰林院修撰。像他这样的人,在大明一抓一大把。如果按部就班晋升,等到告老还乡时,恐怕也只是个二三品的尚书。

    按年龄算,他与太子朱标同辈,但太子身边,皇上早已安排了辅政大臣。他只能在朱允炆身上押注,利用东宫伴读的身份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
    贡盐的出现,黄子澄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“黄先生请详细说说。”吕氏亲自为黄子澄倒茶,连称呼都变成了尊称的“先生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