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自大明朝起,银两就成了主要货币,加上与外国贸易顺差,大量白银流入炎夏,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。 银子任何时候都有价值,但这说的是银子本身,而非银票。 这话让在场的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,重金属、银本位这些新词他们还是头一回听说。 说起重金属,老朱给子孙取名的习惯后来还意外方便了元素周期表的翻译。 “银本位是什么?”朱标问道。 “就是用银子做货币,”朱寿简单解释,“但这只适用于和平时期,是朝廷的货币制度。 可民间不同,一旦战乱,百姓间的交易会从用钱转为以物换物,也就是转向‘粮食本位’。” 这部分老朱能理解,他亲身经历过易子而食的年代,那时候哪有什么金银,家里有布的都是有钱人。 朱标紧锁眉头,作为除朱寿外最年轻的人,他对这些的理解能力显然更强。 他想了想朱寿为何举这个例子,然后说:“你之前也说过,这跟天下是否安定有关。元末天下大乱,现在天下安定,钱自然就值钱了。” “再深入想想,不论铜钱、银两还是宝钞,它们本质上是什么?” 朱寿耐心引导。 “寿儿,别卖关子了,直说吧。” 李善长这时笑道,他和老朱加起来快一百四十岁了,脑子自然不如年轻人转得快。 “是信用,也是债务!”见朱元璋脸色微变,朱寿连忙说,“爷爷,我知道你想说什么,先听我把话说完。” “假设这么一个情景,爷爷还是皇帝,李大人是手下官员,爹是商人,而我是普通百姓。” “李大人为爷爷工作,爷爷得发俸禄吧,抛开地位不论,从金钱角度讲,爷爷是不是欠了李大人的。” “如果把俸禄当作欠条,李大人拿它在市场上买了爹的货,欠条到爹手上,这就叫债务转移。” “接着爹又从我这儿买粮食,欠条最后到了我手上。” 第(2/3)页